民國五、六0年代,台灣正從農業社會轉型到經濟慢慢開發的工業社會,鋪展在眼前的是一個取之不盡、用之不竭的世界資源。於是那時候很多年輕人從家裡拿到一筆資金之後,就嘗試著各種貿易行為,在一年裡面換上二、三十種行業,屢倒屢起,拚之不懈。「巨大機械」的劉金標正是這樣一種典型。


健康生活,帶來自行車業商機

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在五、六0年代的台灣,腳踏車還是主要的交通工具,但在歐美國家腳踏車已是一種休閒或運動工具了。特別是一九七0年代世界能源危機發生之後,美國興起了一股騎腳踏車的風潮,除了節約能源之外,也是提倡「健康生活」的開始吧。
美國整個腳踏車市場的需求量非常大,當時就向最大的自行車生產國日本下訂單,很多日本廠商則帶著訂單來台灣尋找代工的工廠。那個時候台灣經濟正值開發階段,當這樣的買主進來,所有人都覺得那是一個賺錢的機會。劉金標也從朋友中尋找資金,想要開始製造腳踏車。


四年沒訂單,成了自行車研究所
     
      一九七二年,九個股東湊了四百萬,在台中縣大甲鎮正式成立了巨大公司。沒想到工廠設立完成時,卻碰到能源危機之後的經濟不景氣,整個國外訂單銳減。在創業的前四年,好幾次是在倒閉的邊緣徘徊,沒訂單、沒奧援、沒技術、沒形象。產能可達十萬輛的工廠,第一年只接到一千八百二十一輛的訂單。


理念與實務結合,企業轉捩點

     
      一九七三年巨大創業的第二年,是整個企業非常重要的轉捩點。那一年劉金標為了尋找訂單,認識了任職中華貿易開發、專門負責自行車業務的羅祥安。對國際貿易與資訊有豐富的經驗和知識的羅祥安,正好和懂日文而專心於技術開發的劉金標,結合成完美的互補關係,兩個人可說是一拍即合。


讓品質打造國際水準

     
      一九八六年底,第一批碳纖維車出廠後,有四、五個客戶抱怨產品有瑕疵。劉金標二話不說將市場上1600多輛車子全面回收,鋪在員工面前,請壓路機當場將價值兩百多萬的產品壓毀,以此教育員工產品品質的重要。
      經過努力,捷安特終於被荷蘭這個腳踏車王國認定它的品質已達世界水準。所以他們建議在捷安特腳踏車上貼中華民國的國旗,告訴世人這部腳踏車雖然是MADE IN TAIWAN,但它的品質是世界水準的。


捷安特車隊最好的品牌宣傳

     
      自行車從交通運輸工具轉變成運動休閒健康器材時,不管在結構、材料、零件、外型、配備上,都成為一種學問,或一種流行,甚至轉為一種類似宗教的崇拜。騎車的人一旦成為專賣店的主管,所傳達給顧客最迷人的部分,就是那種有志一同的同好感,這種感覺也強化了與顧客之間微妙的互動關係,進而自然地形成一個獨特的顧客群。


企業文化與形象
     
      劉金標與羅祥安彼此信任、互相包容的合作模式,漸漸成為一種企業文化,整個公司的精神體系就在這個基礎下自然形成。劉金標授權羅祥安主導海外分公司的設立,羅祥安則在培訓業務人員充分掌握報價的方式跟原則之後,就放手讓業務員自己報價、自己開發,分公司的主要領導人也和母公司一樣,其中有一個專長生產技術,另一個則強於產品行銷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uan19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